來源:http://www.techbang.com.tw/?p=13146 (T客邦)
3D投影機是最近十分熱門的話題,國外已經有九家廠商推出產品,最近ViewSonic也在台灣推出第一台;而德儀這兩天也在台灣發表DLP的3D投影機技術。主導DLP技術的德儀其實在兩年前就展示過3D相關產品,今天算是正式跟台灣媒體分享3D投影機技術,以及未來3D投影機的市場趨勢。
先幫大家整理一下3D影像的產生原理:
- 人腦若要把2D圖像轉換成3D,兩眼看到的畫面必須略有差異。
- 圖像需要在眼睛的視點中分隔大約6公分,大約是一般成年人的瞳孔距離。
- 大腦的視皮層將這兩幅圖像判讀為立體影像。
- 運用不同的技術觀看這兩幅分開的圖像。
▲現場展示BenQ的3D投影機,目前台灣尚未上市。
▲搭配DLP Link技術的3D眼鏡,有4.2米的接收範圍。
3D顯像的技術演進
經由德儀的解說,我們能清楚的瞭解3D影像投射技術的演進,從最便宜的方式,一個圖像中產生出兩個影像,透過濾光片看見3D影像,到現在經由120Hz左右幅影像同步交替,產生的3D影像,更好的3D效果以及更簡單的方式看到浮現眼前的真實影像。
彩色立體3D
最早的3D影像成像,使用不同顏色的濾光片,用一個圖片產生出兩幅圖像,左眼是紅色,右眼是青綠色;戴上紅藍眼鏡就能讓左右眼看到不一樣的景象,以產生3D立體感。這是最早的3D技法,便宜且不需要太多設備就能達成,但是畫質非常糟。下面這張圖就是這類3D影像,可以看到畫面邊緣的樹,就是明顯的青綠色。
▲最早的3D影像(圖片來源:德州儀器提供)
偏光立體3D
另一種技術是用偏光來產生立體3D影像。是透過兩台投影機投射相同的畫面,但通過不同的偏光濾鏡來投射,讓左右眼圖像分別以不用角度的偏光來呈現。接著戴上偏光眼鏡,藉以分離左右眼的畫面,讓每隻眼睛能夠看到不同的圖像,以產生3D立體感。這種方式需要兩台投影機同時運作,並且要將投影機位置精準的對到同樣位置,稍有落差就只能看到兩個有落差的影像,無法產生立體感。不過由於投射端和眼鏡都是被動式的偏光鏡,相對價格較便宜。
▲由兩個投影機同時運作的3D成像。
主動畫面切換的立體3D
這是較新的3D立體影像成像方式,圖像是以幀序列方式左右輪流交替播放,以很快的速度切換顯示左眼和右眼的畫面;而主動式眼鏡內有同步切換快門,可以同步快速切換左右眼畫面,這樣就能看到3D影像了。
目前的系統是透過紅外線發射器與眼鏡搭配使用,讓3D眼鏡接收到極為快速的開關訊號;。不過這種採用紅外線接收訊號的方式,常會有接收死角,NVIDIA 3D Vision系統,以及大多數3D電影院,都是採用這類技術。
▲立體3D成像是以左右眼各60Hz,加起來120Hz的頻率播放影像。
德儀的DLP Link立體3D影像技術
DLP Link技術是在數年前為DLP高畫質電視市場所開發的,它最大特點就是不需要獨立的外部發射器,利用DMD(數位微型反射鏡元件)快速切換的特點,在幀與幀之間插入灰階畫面;3D眼鏡偵測到灰階畫面時便切換左右眼快門,以這種方式進行左右眼切換同步,因此不需要外部接收器,且接收訊號範圍達4.2米。
▲每120Hz的影像中,都會插入一個2ms的灰階影像,做為傳送的訊號。
DLP Link在投影機生產成本並不高,未來很有機會看到平價的3D投影機產品,不過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昂貴的3D眼鏡以及3D內容,因此初期會以教育市場為主要推廣的對象,等到市場夠成熟時,就會進入家用影音娛樂領域。
▲在Amazon上可以找到一些符合HQFS規格的3D電影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